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這裡的生活 (2)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39/48/2e/39482ebdecf8800ad18fdd820cbc69b9.jpg

© Maisy Wang

住慣了南法氣候陽光普照的里昂,搬到這常常陰霾陽光頓減的北歐地帶,適應上,可真不容易。

隨著溫室效應升高,地球越來越暖,此時一向零下十到十五度,最近兩三年直攀升到零度以上,與過去相較,多出十五到二十度的氣溫,原本一向雪地連天的這裡,空氣濕度過暖作用下,無法降雪,過去的大雪紛飛的景象,完全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雨水綿綿,甚至雨勢頗大。這一帶春夏秋三季的陽光,相較法國其他省分,已經有些少了,冬季又溼答答的,氣溫雖然較高,濕氣的作用下,更覺寒冷。

Contz les Bains in Moselle by M.W.:

長期的欠缺陽光,陰雨綿綿與濕冷,前天頓時天氣轉好,竟讓人有種不可置信的感覺。

昨天整個大晴,一片湛藍的天空,外頭紅黃帶綠的景色,儘管有著冷風吹著,在陽光的映照下,有種讓人回到春天的錯覺,缺乏陽光的萎靡心理,瞬間振奮了不少,讓人終於可以大大的遊盪在路上,不用老是躲在某個室內的角落,在暖氣中,單獨或和朋友們啜飲著茶或咖啡,晴天讓人直想打開步伐或跨上腳踏車,昨天的我,只想把自己丟在陽光裡,放下原本計畫好要做的所有事情,騎著單車,從位於法國的我家,騎向盧森堡小鎮申根(Schengen),跨上莫賽爾河上那座德盧國界之橋,進入德國小鎮珍珠(Perl),跳過小圓環,從單車道直接右轉進法國邊界小村阿巴(Apach),一小段的上坡道後,直接下溜進其他的小村,整個路途上,在壯闊的河景伴隨下,悠閒地邊踩著單車,邊拍著照片,慢慢地往回家的路前進,全長十四公里。

The bridge between Luxembourg and Germany by M.W.:

從我家到申根之間,有著大大小小綿延不斷的葡萄園,山丘上,河岸邊,採收後的葡萄樹枝還未修剪,在陽光下,黃澄澄地,頗引人注目。與河對岸的建築相互對照,一時讓人有法國勃根地景致的錯覺,另一邊如階梯般層層葡萄園,秋季葡萄葉澄黃綠的景象不見,視覺上葡萄枝相互交錯,沿著階梯看上去,感覺還蠻特別的。很快地,調節不同水位,好讓船隻通行的德式水壩呈現眼前,技術工作人員有兩個,從停放車輛的車牌,TR開頭,清楚地交代他們來自距此地三五十公里Trèves/Trier這座有著豐富古羅馬建築遺址的城市這一帶。果然,來自德國的員工呼應了該調節水壩明顯的德國風格。

Schengen by M.W.:

到了申根,有座紀念歐盟創立歷史與<申根協定>簽訂的小博物館,還有著名的氣泡酒酒窖與產地的<申根城堡>並列,直接映入眼簾,河岸邊歐盟各國的旗幟風中飛揚,有著每周三地方小農蔬果市集的廣告招牌立在廣場中央,另有介紹歐洲歷史的大型圖片與柏林圍牆的兩個斷片立在河岸的一旁。不過,這不是今天的目的地,我的目標是騎著腳踏車繼續往德國前進,眼前的莫賽爾河正是德國與盧森堡的國界,跨河的那座橋長度短短的不到半公里,兩分鐘內,我便從盧森堡進入德國,過橋後,直接略過圓環,才一百公尺的地方,德法國界就在一連串恐怖攻擊發生後,所設置藍色哨站的點綴下,很快地,我就位在它的腳邊,還看見德國的海關人員將警車停放在一處有點隱蔽的角落,很狡猾地觀看是否有可疑的人物出入,防守這必經的國界之路。

A point between France and Germany by M.W.:

短短的五分鐘內,我便從法國進入盧森堡,從盧森堡進入德國,再從德國再度進入法國,自由通行三國,是這裡生活最特殊,也是最有趣的一件事。

Apach in Moselle by M.W.:   Apach in Moselle by M.W.:

進入法國後,我位在這一個地帶的最高點,此時莫賽爾河不再平靜的倘仰一旁般,而是如遠方般壯闊地展開在山腳下,望著對岸剛剛經過的一片又一片的葡萄園與莊園人家的大屋,這時候,不再有法國勃根地的錯覺,倒是有點處在法國東南威河東峽谷那般的景色,不同的是,少了那些白灰的鈣質岩石妝點,少了點法國蔚藍海岸後山人家一帶熱情洋溢的陽光氛圍,盡是帶著青調的北歐德式的調子,就在想像與對照之間,不經意地進入其他村落,看見一向喜歡購買的蜂蜜養蜂人家招牌,從左手邊往後退,看見路邊破落的儲藏物品的倉庫與其身後正在蓋的房子,品嘗它們彼此之間衝突的怪異美感,也經過了一座有著五顏六色,由當地大人與孩子共同合作妝點公園的耶誕裝飾,進入河岸散步與單車並用的通道,在山丘,村落,船隻,正在修築單車道的施工車與工人,路上的行車,還有河水與行道樹的伴隨下,一路迎向我家,這個終點。

延伸閱讀: 這裡的生活 (1)

NB: 圖片來自One Small Eye Photograp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