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這裡的生活 (3)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cc/95/c8/cc95c85b41e21cbc37ed2bb3938783b3.jpg
© Maisy Wang

想想談一下<老東西>好了!它在這裡可說無所不在!

記得,住台北的時候,最喜歡逛的地方是<誠品>,它當時是<真正的書店>,不但有精選的各類好書可以挖寶,還有專業的好咖啡可以品嘗,搭配精心挑選的歐美瓷器,輕鬆愜意地度過美好午后時光的好所在,我都會刻意避開人潮的時間前往,每當買下一本或幾本好書後,總會找個安靜的角落,邊喝杯咖啡,邊把新書翻讀一番,整個下午滿心滿意地,也在它的影響下,對當代設計商品有很大程度的興趣和收藏。可惜,<這樣的誠品>已不復存在!

住了法國這種珍愛<老東西>的國度越久,過去<誠品>的影響越來越模糊,對<老東西>越來越能領略它們的味道與價值。

的確,<老東西>會給人過時的第一眼印象,就像曾有台灣來巴黎玩的兩個編輯朋友告訴我,她們從電影與時尚所認識的法國,是那麼引領潮流與優雅,沒想到<很多東西都破破舊舊的,看起來法國人過得好像很窮!>,當時住巴黎正懷孕的我,隨之環顧她們身後我家這個小公寓,看著我做給她們吃的沙拉與蛋派,心想<糟了!我家應該也給她們一樣的感覺!>。果然,她們一回台灣後,很快地,我便收到另一個朋友的來信,是共同的朋友,對人很好的那種朋友,特地叮嚀我<要讓自己過好一點!對肚子裡的寶寶也比較好!>。至今,她還是那般認定我這裡的生活!我這邊,只能在法國,獨自品嘗<文化差異>所帶來的一些誤會,默默地直嘆氣!

Vintage Decoration by M.W.:

快十五個年頭的法國生活,就這麼過去了!住越久,越喜歡<老東西>,會刻意找一些聲望不錯的跳蚤市場閒逛,會特地注意每年紅十字會的老磁拍賣會,尋找居家用品的時候,也會刻意朝復古<老東西>找,近幾年因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品牌會跟地方工匠合作,以回收再造的木頭手工打造家具或裝飾品,深得我心,家裡的餐桌,餐櫃,工具櫃與置物櫃,不少的壁飾和相框,都是這類的產物,即使是現代家具,風格大多偏好如1950年代前後,要不然就是跟著我們至少十年了,連住所都刻意找老房子,現在的這個家就是1900年的建築,都一百一十六年了,古老的外牆,有著五六十公分的厚度,花園裡也有兩面百年矮石牆,只要好好維護,直到千年,不無可能。

在歐洲最有趣的是,至少我生活的法國,每個朋友的家裡一定有<老東西>,像巴黎和里昂的朋友住的房子,有遠自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即便近代也動輒百年以上,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繼承過世親人的一些遺物,可能是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座櫃子或一些餐具,要不然就是家傳首飾,大多也是至少五十年或上百年的古物,在法國文化薰陶下,他們自然親近古老事物,並經常性地跑到跳蚤市場或古物商店,尋找自己想找的東西,即使是CD或LP,他們也偏好從二手開始找起,流通之間,同時獲取一些有趣的相關認識,書籍也是,在巴黎甚至只要一歐元,不愁找不到喜歡的書,音樂和電影,<老東西>就這麼流通來流通去,便宜又環保,可說是法國人生活最愛之一。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84/a6/4d/84a64d2acb865f4d8580e7e3fd5713f3.jpg

有時候,有些童年的記憶會衝上心頭,和我如此喜歡<老東西>,似乎有著不尋常的關聯。

小時候,曾住在一個海邊小鎮,那邊不乏捕魚人家生活的平房與庭院,磚頭的砌牆與帶著鐵鏽青綠的手搖老抽水器,四處爬滿藤蔓野花與蝸牛的花園,海風吹拂下灑滿一地的榕樹種子與隨風飄盪的榕樹鬚,青蚵在空氣裡飄移的濃厚氣味,一株一株的玉米和滿地的地瓜藤,在烏鴉與麻雀的唱和裡,度過我的每一天。之後住在外公外婆家,又是一個老世界,綿延成片的三合院老厝群,在失修的木頭與石塊之間,靜靜地搖動它已經有點傾壞彎曲的身軀,全家一起用的巨大木床與在一旁以布簾相隔的大木尿桶,木筷青瓷在老木的餐桌與長板凳的陪伴下,和老木碗櫃一起在古老答答答的鐘聲裡,成就貧困色彩童年的一部分。

沒想到,隨著求學工作遠離鄉下老家,童年<老東西>的記憶日漸模糊,後來隨著<誠品>的影響,曾一度銷聲匿跡,卻在法國這另一個國度,意外地重新拾回與它們有關的一切記憶與熱情,並且切身力行的生活其中。現在,孩子隨著我們的腳步,生活在不少<老東西>當中,也滿心喜歡<老東西>,甚至對某些<老東西>的認識,比我們還多,愛得也比我們熱切,有時候,她喜歡的<老東西>更可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的文物,我也會和她分享自己的童年記憶,讓她體驗爸爸媽媽的原生國家一下,與世界各國相較,儘管它還年輕,還是有著不少的歷史與文化,是很值得認識與保存在她的小腦袋裡的。

是的,<老東西>雖老舊,並非都是窮困的象徵,它們滿載自己的故事,是很有生命的,用心細細地觸摸它們,其實會感受到它們是有熱度的,會帶給人溫暖的,不但不會隨著時間逝去它們曾經走過的軌跡,而且只會繼續累積它們已然充滿生命的生命,一代傳過一代,魅力只會與日俱增,每當看到台灣的古蹟與古物隨時消失,就讓人覺得扼腕,它們很需要我們用心地將它們保存下去,這樣孩子才能有機會感受它們裡頭的美好!

延伸閱讀

這裡的生活(1)

這裡的生活(2) 

NB: 圖片由上到下分別是我家的餐櫃,工具櫃與壁飾,來自One Small Eye Photograp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